出现这几种情况要警惕!很有可能不是近视,是弱视......
我家孩子的视力好像不太好,是不是近视啊?
那可不一定!
虽说近视是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导致视力异常的因素,如斜视、弱视,这两种眼病在儿童时期都很常见,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同时也会对视功能造成损害。
01、弱视和近视有什么区别?
弱视由于视觉发育期内异常的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者双眼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而近视,是受先天遗传、后天用眼习惯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眼轴过长、角膜曲率增加等问题,从而造成视物模糊等症状。
近视经过戴镜矫正后,可提升到正常视力;弱视即使矫正,也难以达到正常视力。
近视在眼睛的调节作用下,远视力低于1.0,近视力正常,可以配镜矫正。而弱视的话,眼球内部没有任何器质病变,由于功能性因素引起,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通常低于0.8,或者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02、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弱视的形成主要由两个机制导致:
❶形觉剥夺
是指在视觉发育的早期(6-8岁这前),由于先天或后天视觉环境异常,造成进入眼内的光线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清晰成像的机会,从而导致视功能发育迟缓和低下。
就好比阳台上的一盆植物,不小心被遮住了一半,那么,这一半很快就会叶子干枯并且长不出新芽;这时,只有把植物完全放到阳光雨露中,才能恢复生机。
❷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即双眼视觉输入的信息量不等。双眼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的视觉中枢进行“加工处理”后形成视觉;但如果其中一只眼睛由于屈光不正或者视觉功能障碍,传输给大脑的信息是“模糊紊乱”的,就会干扰大脑的工作;最终被大脑抑制,导致该眼弱视。
比如网球运动员的右手胳膊普遍比左手粗,因为右手是惯用手,用得多了自然就更强壮,强壮了就肯定更习惯于用右手,最终导致左手“用进废退”。
03、弱视有几种类型?
斜视性弱视
这类弱视的患者普遍患有斜视或曾经患有斜视。由于看到的物像不同,对视物造成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脑视皮质中枢会自动抑制斜视眼使用,造成发育不良。
屈光参差性弱视
球镜屈光参差≥1.5D,或柱镜相差≥1.0D,容易形成屈光参差,此种弱视往往是单眼弱视。当双眼屈光度相差一定程度时,双眼的视网膜上会形成大小和清晰不等的两个物像,大脑难于把他们融合成一个像,视中枢主动抑制模糊的像,只对清晰的像产生反应,久而久之屈光度较高的眼就形成弱视。
为减轻不适症状,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远视≥5D,近视≥8D,散光≥2.5D时容易发生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当双眼有明显屈光不正,而又未佩戴合适的屈光矫正眼镜时,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由眼传入大脑的视觉冲动较正常要弱,形成屈光不正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
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上眼皮不能充分张开,遮挡较多瞳孔)等因素使外界光线无法顺利入射到眼睛内部,视觉神经缺乏有效的刺激,产生视觉发育障碍。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弱视如中毒性弱视,营养性弱视,癔病性弱视等。
弱视可以等到长大之后再治疗吗?
绝对不可以!
弱视如果不进行治疗几乎不可能自愈,它不仅会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还会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6岁前为弱视的黄金治疗时期,超过6岁效果不佳,超过12岁就更难取得疗效,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治疗,视力低下或将伴随孩子终身。
不像感冒发烧,弱视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治愈需要2-3年时间,甚至更久,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进入了“平台期”,要注意在治疗中是否仅关注视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双眼视功能的建立。有研究表明,多媒体训练系统有助于各年龄段、各类型的弱视患儿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