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共同关注青光眼,防范“沉默的视力小偷”!
世界青光眼周
2023年第十六个世界青光眼周(3月12日-18日)即将到来,今年世界青光眼周主题为:“关注青光眼:共识保视野,指南护光明”。
世界青光眼周是由世界青光眼联合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旨在让更多人知道青光眼、了解青光眼,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从而避免永久性视力丧失。
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眼病 让上亿人背负失明风险
青光眼,往往也被称为「视力杀手」或「视力小偷」,是目前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很多青光眼患者初期并没有任何症状,等觉察到异样时,视力已经受损,并且,它造成的神经损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患者可能因此失明。
目前,预计204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可达1亿1100万人。我国将有2100万的青光眼患者,致盲率约30%,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青光眼的筛查与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什么是青光眼,它如何“偷”走视力?
(青光眼发病机制示意图)
人的眼球内有房水来维持眼睛的形状并提供营养及氧气给角膜及晶状体。正常而言,这些房水会通过眼内组织分泌循环排出,所以眼球一般都维持着大约10-21mmHg的眼内压力。但因为某些原因,房水循环受阻在眼内不能排出,结果导致眼压增高,压迫视神经,视觉神经细胞逐渐死亡,影响视觉功能,最终导致永久失明。
青光眼患者的视野会慢慢由正常减退至只剩下中央部分,最终完全失明。
青光眼的治疗和预防
对青光眼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最大可能地延迟视野损害的进展、避免因眼压高、视神经萎缩引起失明的发生。
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和手术等治疗方式,青光眼的治疗目的都在降低患者的眼压,降低眼压是目前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视野丧失的有效方法。
青光眼所引起的视神经破坏是不可逆的变化,视神经一旦萎缩就无法恢复,因此青光眼的治疗目的在于减缓视神经萎缩以及视力的恶化,初期患者要避免恶化,末期患者则要维持视觉功能。
十类高风险人群需警惕
青光眼患者除了要按医嘱使用药物,更要定期接受眼科医生检查,包括眼压、视神经与视野跟踪,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等以下10类高危人群,应该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检查,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高度近视或远视
有青光眼家族史
眼球外伤
高龄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应特别注意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甲状腺低下
患自体免疫疾病
长期使用类固醇
医生提示:特别是出现以下症状时,请务必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1.常有发作性头疼、恶心呕吐
2.眼睛常有发作性胀痛
3.视力下降,镜片度数猛增
4.视野缩小,有遮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