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分真假,如何判断孩子是真的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呢?
近年来,随着课业的繁重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化趋势明显,已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常听说儿童近视有真假性之分,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儿童“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呢?
如何判断
01、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又称轴性近视,是眼睛结构永久性的发生改变。得了“真性近视”的人,眼球前后径和眼轴会变长,当平行光线射入眼球,焦点会落在视网膜前不能成像清晰,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真性近视”既可能是先天因素也可能是后天因素。
02、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眼部睫状肌的持续收缩、过度调节,因而形成调节痉挛,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一般是后天用眼不当造成的。这种调节是可以进行调整的,只要平时监督孩子正确用眼,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视力。
总而言之,“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虽然都会产生近视症状,但其实有本质上的区别。“真性近视”是眼球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孩子如果是“真性近视”,必须戴眼镜控制,否则度数将会不断加深;但“假性近视”的眼球结构是正常的,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消除近视。
如何区分
由于症状近似,“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并不能从外表上判断,需要在专业眼科医院通过散瞳验光后才可鉴别,普通眼镜店往往无法做到精准验光。
“散瞳”在医学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通过药物(通常方式是滴眼药水或凝胶)让睫状肌麻痹,使眼的调节放松,验光得出的度数就更准确。散瞳因为瞳孔放大,会出现短暂的对于光比较敏感,属于正常现象,稍作休息后便能恢复正常。
如果是“假性近视”,散瞳过后,度数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仍有度数,那散瞳后测出的度数才是孩子真正的近视度数。儿童测出“真性近视”眼应尽早配戴眼镜。即使只有100度甚至50度的“真性近视”,也要配制合适的眼镜,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近视度数加深。
对于配戴眼镜后近视度数仍然加深比较快的孩子,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来加强控制近视进展,如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采用。
一般来说,对于近视不合并斜视的孩子,如果近视度数不超过50度、看远时不受影响,可以暂缓配戴眼镜,定期复查;如果近视度数已经超过了50度,导致远视力明显下降、学习生活受影响时,应当配戴眼镜,度数可稍低一些,主要为看远时配戴,看近时可以少戴或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