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夜诊
首页 > 医院新闻

真的有容易近视的体质吗?我的近视会不会遗传给孩子?

你身边是否有这些孩子

熬夜写作业

手机不离手

眼睛依旧是标准视力

你和孩子的爸爸都是高度近视

深知近视的痛苦

决心要保护好孩子的眼睛

化身行走的警示钟


早睡觉!

不能玩手机!

端正姿势写作业!

......

百般注意下孩子还是近视了


这就是今天要说到的导致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遗传。

0003

图源:百度百科

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高位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

在这庞大的近视人群中

有多少是由遗传造成的近视?

0004

1、单纯性近视

  又叫做后天性近视,多见于儿童青少年,一般指中低度近视,眼底无明显变化,通过配镜可以矫正视力。就像相机的底片是好的,只是对焦出现了问题。


2、病理性近视

  多见于高度近视,眼底发生了某些病变,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包含黄斑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变性、玻璃体浑浊等问题,还伴随视力下降,严重者有致盲的风险。病理性近视多由父母的高度近视遗传而来。


多数近视眼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近视是由很多个基因决定的,每个基因发挥一点作用,在多基因作用下,再加上环境因素,最后造成的近视。每个人都可能有近视基因,遗传的是容易近视的体质,而非近视本身。由于近视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并不是携带近视基因的人都会近视。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单纯性近视,也就是后天性近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后天性近视的的影响率分别占 60%和 40%,遗传因素影响高于环境因素。

  在遗传中,父母中单方双方患有近视的孩子,会比父母都不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高15%-26%;父母中有一位是高度近视时,其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40-60%。

  在有遗传因素的前提下,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后天环境因素,会激活遗传因素从而导致近视。


没有遗传因素也会近视

  对于那些怎么作都不近视的人来说,答案很简单:运气好+基因好。

  但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好的运气加不近视的基因,千万不要仗着父母双方都没有近视就不注意孩子的近视防控,没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能直接导致近视的发生,虽然遗传因素不可防,但是可以重视可控的环境因素。

  上世纪80年代的人鲜少近视,原因不难看出,他们那个年代没有电子产品,别说是现在的手机、ipad了,就连电视机都是奢侈品,消磨时间的方式大多是在户外进行活动。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电子产品普及,国家对文化知识水平的重视,孩子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大大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度减少,近视率便逐年攀升。


6岁儿童的近视率超过9%

  得近视的年龄越小,如果不加以控制,越易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其中一部分就会进展到病理性高度近视,造成严重的眼病,严重损害视力,甚至致盲。

  最近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高达6.96%~38.4%。

  如果孩子在18岁前把近视控制在600度以内,可以降低这些眼病风险:

67%的青光眼

74%的白内障

98%的视网膜脱离

99%的黄斑病变

  有遗传因素风险的孩子可以通过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动态监测,可以有效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率


近视一定要先防再控牢记一増一减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

  医生建议3岁以下儿童不要过早接触手机、平板、学习机等电子产品。学龄前儿童应该尽量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看动画片时间每次不宜超过 15 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 1 小时。

  牢记“20-20-20”护眼法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休息一下,看20英尺(6米)以外的物体,每次眺望至少20秒。

0005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能够大大降低孩子的近视率。另外增加户外运动可使视网膜受光照时间增多,光照刺激利于视网膜合成和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可以增加眼内脉络膜的血供,增厚脉络膜层的厚度,使眼轴缩短,从而防治近视。

最新新闻
Latest News 

传递科学护眼理念,眼健康服务走进南宁乡村振兴集团

2023-02-23

党建联谊送光明 精准护眼筑防线|广西晟宁集团党委联合广西晶亮眼科医院党支部开展职场健康守护行动

2023-02-23

夏日的隐形刺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发警报!

2023-02-23

大图!暑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师生家长一起看

2023-02-23

聚焦前沿 共话光明-我院谭少健教授受邀出席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

2023-02-23

南宁市青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一行莅临我院调研指导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