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珠发白!5岁男孩视力几乎为0,竟和两年前这件事有关...
5岁男童,右眼患白内障却已有2年了。每次提到孩子的右眼,孩子的妈妈总有挥之不去的懊恼和悔恨。究竟怎么回事?故事还得从一次意外说起…
2年前,3岁的小明,在家和哥哥玩耍时,不慎被哥哥用手肘撞到了右眼。在厨房干活的妈妈听到哭声跑出来安抚孩子。
“以为孩子只是疼,哭一阵就没事了”
孩子妈妈说,将孩子哄好后,觉得孩子没有其他不适,所以也没太在意,更没为此专门上医院看检查。
随着时间推移2年内,小明的视力每况愈下,连黑眼珠子也慢慢变白了,幼儿园视力体检,孩子左眼视力良好,右眼却什么都看不到。家长才赶紧带着孩子来到我院检查。
接诊后,我院白内障专科袁红宜主任为小明进行了视力、眼压、裂隙灯和眼部A/B超检查等,发现他的右眼视力极差,眼球晶体已经全白浑浊,仅剩光感。
通过详细全面的眼部检查,结合明确的眼外伤病史,小明被确诊为『右眼外伤性白内障』,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小明的爸妈很疑惑
一次意外碰撞,怎么就引起了白内障?还要做手术呢?
袁红宜主任表示,其实,门诊中像小明这样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并不在少数。发生外伤性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眼球钝挫伤(拳头击打等)、穿通伤(铁钉扎伤等)、爆炸伤、电击伤和化学伤等等,都有可能导致晶状体受损,房水经晶状体囊膜破口进入晶体,引起晶体混浊。
外伤性白内障可能在眼球受伤后立马发生,也可能是几年之后才发生。如果不及时诊治,不仅可能导致单眼视力永久损害,还有失明的危险。
小儿白内障手术一直是眼科界的难点,虽然小儿眼球外观与成人看起来差不多,但其组织结构与成人有很大的分别。因为小儿处于发育阶段,眼球比较小,角膜和巩膜组织未完全发育,眼球软,伤口容易漏水,再加上晶体前囊组织弹力高,手术难度也比较大。且眼轴随发育不断拉长,施行手术的黄金期会更短,长期的单眼视力差,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及时后期手术也可能导致弱视而无法提高视力。
所以小儿白内障手术要比成人的更加复杂,两者不可一概而论。同时,小儿的麻醉风险更大,药量控制、指标变化及应对,对麻醉团队的配合要求极高。
▲白内障专科袁红宜主任
入院后的第二天,由袁红宜主任主刀,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膜环形撕除术。在医疗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约20分钟左右,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小明右眼视力从无光感恢复到了0.3,完全超乎了术前预估。他惊喜地发现,周遭一切开始变得清晰…
▲视光科张伟敏主任
6岁前是小儿视力发育的关键期,由于小明已经5岁,右眼在2年的时间内长时间受白内障阻挡,视网膜得不到足够的清晰影像刺激,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后期还要通过定期复诊、戴镜及遮盖练习等弱视训练,来逐步提高小明的视力。
外伤性白内障
01、外伤性白内障常见吗?
外伤性白内障在眼外伤人群(尤以儿童最为常见)中是相对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但在总体人群中不是特别常见。
02、外伤性白内障发生的原因?
毫无疑问,眼外伤是外伤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
顿挫伤性白内障:多由拳击、球类或其他物体撞击眼球所致,以儿童之间打闹累及眼部最为常见。这种顿挫伤可引起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混浊,部分还会合并眼部悬韧带的断裂、眼前房积血、外伤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病变等。
穿通伤性白内障:眼部穿通伤的致病因素比较多,如由剪刀、木质和铁质锐器致伤;玻璃扎伤、玩具刺伤、竹器扎伤、鞭炮炸伤、注射针头扎伤等。当晶状体穿孔比较小时,有可能自我愈合。但穿孔较大时,可继发青光眼,同时,也较易合并眼内感染或眼内异物。
03、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通常具有哪些表现?
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除了明确的外伤史外,其临床表现与普通白内障相当,可有肉眼可见的“白瞳症”。患儿多自述视力低下,视物模糊,可伴有疼痛也可不伴疼痛。这些表现多发生于眼外伤后的数月或数年。
广西晶亮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袁红宜提醒
外伤性白内障的首要病因就是眼部外伤史,因此尽量避免眼部外伤,可大大减少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寒假期间,眼外伤高峰期,家长应加强监管,避免孩子接触剪刀、木质锐器、铁丝、碎玻璃等尖锐物体,在玩耍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睛,同时要注意结合学校老师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减少甚至禁止孩子玩鞭炮和玩具枪子弹,向其详细讲述风险,一旦发现孩子眼部受伤,要及早前往医院诊治,切莫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