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亮人物 | 张伟敏:上医治未病,守护孩子的明眸
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诗,眼里闪着星星般的光。他们用以探索世界的双眸,正如诗人李贺夸赞的杜家小郎那样——“一双瞳仁剪秋水”,就像用秋水剪成的一双明珠,晶莹透亮。
2020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达52.7%。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估计该年龄段近视人数已超过1亿,并且呈现出近视低龄化和向高度近视发展的趋势;高度近视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是导致不可逆盲和严重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近视防控已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依旧形势严峻,任重而道远。
广西晶亮眼科医院(下文简称医大晶亮眼科)的视光科主任、近视防控专科主任、眼眶病及眼整形专科主任张伟敏感叹道:很多孩子在本该眺望世界的年纪,小小鼻梁上却架起了“玻璃墙”,着实让人担忧。张主任借此与广大家长和孩子分享近视防控的经验和建议。
▍儿童的“远视力”
且用且珍惜
常年与儿童青少年父母交流的张主任发现,越是不了解近视的家长,对近视的防控越疏忽,其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越高。
张主任介绍:孩子的眼球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儿童期眼轴较短,双眼处于远视状态,伴随着身体发育,眼轴逐渐增长,12岁以后发育成正视眼。
所以,我们把儿童期的“远视力”称为“远视储备”,可理解为“对抗”视力发展成近视的“缓冲区”,“远视力”一旦透支,便容易造成近视。
真正的“远视储备”度数需要散瞳验光后才能准确测出。“远视储备”量不足,是指裸眼视力正常,但散瞳验光后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当然,“远视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远视可能会形成弱视,影响视觉发育。
至此,张主任提醒,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比孩子更了解近视,才能及早地引导孩子科学用眼,保护童真双眸。
▍“预防”是关键
让近视来得晚一些
儿童青少年同时处于生长发育期和学龄阶段,近距离用眼强度大,非常容易近视,而且一旦近视,每年将以100度左右的幅度上涨,通常到18岁以后才会慢慢稳定。因此,近视的年龄越小,近视的增长空间越大,危害也越大。
“就目前研究来说,近视是不可逆转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是关键。”
《2021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显示,61.3%的家长在孩子近视后,才知晓近视可以被预防;22.9%的家长从未给儿童青少年进行连续性综合性的检查;54.6%家长对近视手术的认知存在误区。事实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有不同的预防近视重点。
0-6岁学龄前阶段,是早期近视防控的关键期。家长应格外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及时为幼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6-12岁的小学阶段,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注意标准读写姿势与习惯,做到“三个一”原则,即书本离眼睛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坚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累计达到2小时以上。
12-18岁的中学阶段,应坚持防控近视,已经近视的要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牢记“20-20-20”口诀,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达到放松睫状肌的目的。
总之,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等,都是保护视力的“基本功”。同时,及早为孩子建立屈光档案也很重要,这不仅可以提前预警孩子的近视,还能监测、评估近视防控的效果,有利于医生为孩子提供科学的、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手段。
▲我院到学校、社区开展近视防控科普讲座
▍近视要严“控”
尽量别发展成高度近视
近视后,虽然可通过戴镜或成年后做近视手术来进行视力矫正, 但近视度数高特别是超过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容易引起视网膜脱落,视神经萎缩等眼底病变,无论是否做过近视激光手术,都不能降低因眼底病变带来的致盲风险。
临床数据统计,18岁前把近视控制在600度以内,可以降低74%的白内障风险,67%的青光眼风险,99%的黄斑病变风险,98%的视网膜脱离风险,这就是近视防控的意义。
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科学对待。
有位8岁很喜欢踢足球的小朋友,当他和家长找到张主任时,已经有250度左右的近视。孩子家长的职业是刑警,对近视防控很重视,且为了不影响孩子的运动爱好,最终选择验配角膜塑形镜。孩子按要求佩戴至今,已经13岁,防控效果明显,他也成为了学校足球队的主力,且阳光自信、成绩优异。
张主任也向我们分享了她女儿近视防控的经验:尽管很注意用眼,女儿在12岁时还是检出有100多度近视。十几年前,角膜塑形镜技术尚未普及,张主任选择让女儿严格按要求配戴框架镜,并定期复查,注意用眼习惯和饮食营养,让眼睛得以“安全成年”。女儿18岁时视力稳定在300多度,之后由谭少健教授实施了全飞秒近视矫正手术,恢复清晰视力。
“青少年近视是可防可控的,且现在的防控手段比从前先进。请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当孩子出现歪头视物、经常揉眼等近视表现时,及时带孩子到有资质的眼科医院或视光中心检查,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治。” 张主任说。
▍近视不可怕
科学应对控制它
“轻微近视不要紧”、“看不清,去配个眼镜就行”、“戴眼镜会让视力加深”……张主任在门诊遇到不少对近视有误解的家长。
一些小学阶段的孩子,到院检查出近视已经三四百度,但家长对此却全然不知,孩子也未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
特别是单眼近视的孩子(医学上称为“屈光参差”),因一只眼睛视力达标,可以正常视物,通常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这类孩子的近视问题也更容易被忽视。错误的认知可能会导致孩子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使得近视度数加深。
张主任同时提醒,切勿盲目轻信无资质的“视力治疗机构”,切勿使用未经认证的近视治疗设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验配角膜塑形镜
目前,近视矫正的主要方式有离焦性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以及最新的光动能干预治疗,比如低强度单波长红光治疗仪等,以上都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张主任特别提到,角膜塑形镜(也称“OK镜”)是目前公认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有效手段之一。该镜适用于8岁及以上、近视度数低于600度、散光低于200度的孩子,只需夜间戴镜,白天就能获得清晰的裸眼视力,让孩子在睡梦中实现摘镜。多年的临床案例表明,长期规范佩戴角膜塑形镜,孩子每年的近视增长度数可控制在50度以下,特别适合近视进展期的孩子。
▍保护明亮双眸
需要更多力量参与其中
“良好的视力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科学近视防控,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张主任说,现阶段,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方面的措施与方法是明确的、清晰的、有效的,但如何让这些知识走进校园、走进社会大众,是问题的关键。
▲我院参与全国爱眼护眼主题活动
医大晶亮眼科建院5年来,主动肩负社会责任,始终秉持“不忘初心 奉献光明”的宗旨,致力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的医疗和公益科普宣教工作,多次走进社区、学校开展专家讲座、视力筛查、科普宣教、眼健康咨询等,至今已完成50多场校园科普讲座和校园筛查,惠及学生5万多人次。
同时,张主任作为近视防控专家,积极带领团队参与全国、区内爱眼护眼主题活动,制作便于传播、大众接受度高的专家科普短视频、“近视防控系列”科普动画等。2020年6月,由张主任录制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题宣传片》,被青秀区卫生健康局选用,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小学校广泛传播,赢得广大居民、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赞誉。
▲我院受邀进校园开展视力筛查
2022年,广西晶亮眼科医院成为“南宁市青秀区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工作”主要实施单位之一,张伟敏主任为专家组成员。
上医治未病,科普要先行。医大晶亮眼科将持续联合社区、学校、家庭等,充分发挥专业学科领域的积极引领作用,利用科普的力量,助力公众自觉改善不良用眼习惯,纠正错误认知,学会科学爱眼护眼,有效防控近视,让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