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体检≠查视力!你的眼睛“年检”了吗?
做过体检的人都知道,在检查视力时,护士拿着一根小棍子指着视力表上 “E”字,你用一个大“勺子”遮住单眼,用手不停比划着方向,然后就查好了。
那么这就算检查完眼睛了吗?不!眼部体检远远不止如此。
眼睛是一个很精密的器官,由眼附属器、角膜、虹膜、瞳孔、巩膜、晶状体、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等多个部位组成,每一个部位出问题都可能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所以全面的眼科体检对于了解眼睛的健康非常重要。
眼部体检能早期发现屈光不正、角膜、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眼底出血等许多常见的严重的眼部疾病,甚至还能反映身体的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
眼部体检有哪些?
眼部体检应包括视力及综合验光、眼压、眼附属器、眼前段、眼后段检查等。
01、
视力及综合验光:了解屈光状态,包含近视、远视,散光等。
02、
眼压排查:排查青光眼等
03、
眼附属器检查:眼睑、结膜、泪器、眼眶、眼外肌检查等。
04、
眼前段检查:排查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疾病、结膜疾病等。(裂隙灯检查)
05、
眼后段检查:排除玻璃体、视网膜、黄斑、脉络膜、视神经疾病等眼底病变。
哪些人需要定期进行眼睛体检?
高度近视患者
一般将高于600度近视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的人眼轴较正常人来说长,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就大。
而由于眼底发生病变,发生黄斑出血、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因此,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如遇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前闪光感觉,或自觉眼前有固定黑影遮盖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这很可能是视网膜脱离或黄斑病变等疾病的先兆症状。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眼病早期,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有的患者看东西会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飞蚊症等症状。当感到视力明显下降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严重阶段,部分患者的视力已经形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一旦确诊糖尿病后,至少每年要到医院查一次眼底。眼底是我们唯一直视下能够看到毛细血管和微循环状态的部位,它可以反映我们全身循环系统的状况。一张眼底照,可筛查出80%的眼病,还可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5类慢性病。
高血压患者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当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使眼底视网膜上的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发生改变,出现小动脉壁硬化,视网膜上会出现水肿、出血、渗出等,严重的可导致视神经乳头的改变。
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平时在做好血压监测,合理用药的同时,保证定期眼底检查。
甲亢患者
部分甲亢患者会出现Graves眼病,主要表现就是突眼,眼睛变大。这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眼眶内容物增生,把眼球向外顶了出来。
患者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眼睛变大”,应及时去医院排除甲状腺眼病。如不及时就诊,可能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视神经萎缩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青光眼及有家族史的人群
青光眼是全世界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青光眼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青光眼有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人应该定期进行眼科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延缓病程的进展。
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是许多眼科疾病青睐的群体,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底病患病率会逐年的增高,尤其是老年黄斑变性,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下降,严重者可以失明。
所以中老年人群每年应做一次眼底检查,及早发现和预防老年黄斑变性。
各年龄阶段需要注意的眼健康问题
婴幼儿时期
婴儿需要检查是否有先天性眼科疾病,如果是早产儿,还需要进行眼底检查,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而当孩子长到3-4岁后,就应包括:排除先天性眼病,以及孩子视力情况,有没有近视、散光、远视或者斜弱视。
儿童青少年
这个时期大多为小学和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容易超负荷用眼。加上电子产品,用眼习惯不好等,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进而演变成近视。
这个年龄需每半年带孩子去做一次眼健康检查及医学验光、眼轴检查,眼底检查等,了解孩子是否有屈光不正,或者近视加剧的情况出现。
成年人时期
青光眼、白内障、泪道阻塞、青光眼、干眼症等一些眼部疾病,发病率是会随着年龄逐渐增加的,所以成年人每年需要进行一次完整的视力和眼睛健康检查。
老年人时期
随着年龄增长,眼睛功能出现退化,不少老人出现看东西模糊、迎风流泪、眼睛干涩、老花眼等症状,也容易产生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等眼部病变。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完整的视力和眼睛健康检查。
眼睛体检和全身体检一样重要,需要定期进行眼睛体检的人群不要忽略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