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眼轴发育对照标准,快看看您家孩子的眼轴长度超标了吗?
你有没有想过
眼睛里面竟然有一根神秘的“标尺”?
它可以告诉你,你的眼睛有多“长”?
这,就是眼轴
一个隐藏在我们眼中的秘密尺度
当我们谈论眼轴时
不禁会让人想起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视
但你是否曾想过
眼轴的长度和近视之间有什么神秘的联系吗?
原来,眼轴不仅是眼睛的一项“隐藏数据”
它也可能是近视的“幕后推手”!
什么是眼轴?
眼轴是指角膜正中到视神经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间的一条假设线。这条线的长度,就是眼轴长度。
不同年龄段眼轴长度参考范围
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发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新生儿到3岁,眼轴增长速度最快,三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5mm。
二、从3岁到15岁,眼轴增长逐步减缓。
其中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的变化数据,如下图:
●2022年新版儿童眼轴长度的参考区间(mm)●
●2022年新版儿童眼轴长度发育曲线●
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在6~15岁的这9年中,平均总增长约0.93mm,其增长趋势特征是:6到11岁期间,整体增量较大、增速较快;从11岁以后,增量、增速均逐渐趋缓。
眼轴长度和近视有什么联系呢?
《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中专家指出:“在近视眼儿童青少年中,仅少数人近视眼是因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异常引起,多数人是由于眼轴长度增加而导致。”因此及时发现并干预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可以更好的管理近视。
●6~15岁学龄儿童眼轴增长速度及增长率●
从眼轴增长的规律可以发现:
6到11岁,特别是7-8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眼轴增幅最为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做好眼轴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提前介入近视干预和管理,近视管理效果更好、获益更大。
测量眼轴的重要性
《共识》中还提到:在近视眼发生之前,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之间存在动态匹配和补偿过程,一旦近视眼发生,眼轴长度将起主导作用。
所以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档案应包含有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等数据,达到防止近视的发生,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
(1)在近视未发生前,通过定期检查,若发现孩子眼轴异常增长,可以及时进行干预,防止近视发生。这个时候的干预要点包括:
01、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阳光下活动。
02、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
读写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不可平躺、侧躺或趴在床上看书,不可边走边看书,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看书。用眼坚持“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约6米)远眺20秒以上。保持光线适度,创造明亮舒适的居家视光环境。
03、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
0-3岁婴幼儿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3-6岁幼儿尽量避免其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
04、均衡营养充足睡眠。
多摄入鱼类、蛋类、乳类、豆制品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做到饮食多样化,摄入均衡的营养。保障孩子每天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等方法。
(2)若孩子已经近视,应根据近视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案,当前正在使用OK镜,或是离焦软镜、周边离焦镜片等其他产品延缓近视发展。
定期复查,监测眼轴长度变化,对评估其效果也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