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科普】为何要对青光眼患者进行24小时眼压监测?
青光眼门诊
作为一名资深青光眼患者,王阿姨最近异常苦恼,近半年来在县医院眼科门诊多次测量眼压都提示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却仍然出现了明显的青光眼视神经功能损伤。
后到我院青光眼专科门诊就诊,我院青光眼专科杜宁静主任详细分析病情后,建议王阿姨行24小时眼压监测,结果出来后罪魁祸首居然是夜间眼压波动较大,从而出现视神经功能损伤,在调整用药后,王阿姨心头悬起的石头也终于落了下来。
两类人群需要做24小时眼压,包括青光眼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尤其是恰当治疗后视神经及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患者。
正常眼压是多少
正常状况下眼压具有昼夜变化的规律,最常见的是晨间高,晚间低,但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正常角膜厚度情况下正常眼压值是10-21mmHg,角膜厚度偏薄的情况下,实际眼压要比测出来的眼压偏高,相反角膜厚度偏厚时实际眼压要比测出的眼压偏低,所以当我们看眼压时要考虑自己的角膜厚度情况。
若眼压超过21mmHg,或双眼压差值大于5mmHg,或24小时眼压差值超过8mmHg,则要怀疑病理性眼压。
青光眼眼压一定高于正常值吗
青光眼眼压不一定高于正常眼压,大部分青光眼眼压都是高于正常眼压,有一种叫做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患者眼压往往是小于21mmHg的,但是会有视野缺损、视网膜和视神经不可逆性的损伤存在。
这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起病比较隐匿,患者发现近期视力有下降就诊,等到确诊的时候往往已经进入了病变的中期或者是晚期。因此当发现可疑青光眼时必须仔细排查,不能轻易下定论是或不是青光眼。
高于正常眼压一定是青光眼吗?
高于正常眼压的也不一定是青光眼,有一种是高眼压症,眼压虽然高于正常眼压,但没有视力和视神经的损害,在临床上需要定期观察、定期随访。
由于有些患者可能是混杂在高眼压症中,还没有出现视神经损害的青光眼早期患者,所以定期随访很有必要,如果一旦发现的视神经损害和视功能损害,患者就不能诊断为“高眼压症”了,而是改变诊断为“青光眼”。
24小时眼压监测在青光眼诊疗过程中重要吗?
24小时眼压监测是指对人的眼睛进行24小时的眼压测量,通常在24小时内,每隔2到3个小时,进行一次眼压测量,从而了解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波动情况,需要入院进行监测的。
研究者发现有半数的青光眼患者高眼压出现在半夜1点到早上7点之间,所以进行24小时眼压的测量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都很有意义。首先,患者可以更科学的了解自己在未用药状态下(或停药一段时间以后)的基础眼压以及眼压变化情况,有助于青光眼的排查和疗效判定;其次,通过测量24小时眼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峰值高度及波动规律来制订个性化的降眼压方案,确定安全的“靶眼压”,选择和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青光眼的诊断需要眼压、房角、视神经乳头改变、神经纤维层变薄和相应的视野缺损等很多检查指标综合考量,眼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检查。
通过24小时眼压监测,不仅可以对疑诊青光眼患者辅助确定诊断,而且对于确诊青光眼患者可以明确治疗目标,实现个性化治疗,精准施治,从而达到24小时持续眼压控制,阻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