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长了“肉疙瘩”是怎么回事?
有朋友发现自己黑色眼球边边上好像长了一层东西,感觉是一层膜,一层皮,一层肉,本来长着没什么感觉,长着长着它开始覆盖角膜,甚至整个覆盖住瞳孔,在覆盖过程中,造成角膜散光或直接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整个生活受到巨大影响。
临床表现为眼睛结膜充血肥厚、有异物感、视力下降、重影、散光和失明等,单眼、双眼均可发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少部分人群治疗后可能会复发。
01、“翼状胬肉”是什么?
胬肉(nǔ ròu),也称余肉、息肉,全称翼状胬肉。翼状胬肉是因球结膜组织增生导致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因其形态与昆虫的“翅膀”相似而得名——翼状胬肉。
02、“翼状胬肉”的危害,会导致失明吗?
翼状胬肉是“眼睛慢性杀手”,从无痛无痒到视物模糊失明,这个侵蚀危害的过程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等引起重视时,往往已影响到视觉功能,产生了致盲的危害!
·早期,影响容貌: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不痛不痒,有些会有轻度的不适,让患者的容貌变得十分难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翼状胬肉往往会越长越大,从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中期,视力下降:当翼状胬肉伸展到角膜时,可能会对角膜发生牵扯,充血发红、眼干流泪从而引起散光;
·成熟期,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当翼状胬肉生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可能会遮蔽患者的瞳孔,从而发生严重的视力障碍,直至失明。
03、“翼状胬肉”哪些人群容易发病?
翼状胬肉发病原因,多与风沙、烟尘、阳光、紫外线等长期刺激有关。因此户外工作者、长期靠近阳光强烈地区生活的人群、长期农耕者,都是这种眼病的高发人群。
另外气候干燥、干眼症、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或结膜的慢性炎症,使眼球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能引起球结膜病变,诱发翼状胬肉。因此,即使是非长期户外工作的年轻人,也可能会得这种眼病。
04、得了“翼状胬肉”怎么治疗?
目前,针对翼状胬肉尚无特效药物,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方法,而是否需要手术与翼状胬肉的病情进展有关。
如果患者胬肉相对比较厚,充血比较明显,甚至伴有刺痛、异物感等症状,这种胬肉建议早期切除。因为它属于进展型胬肉,如果不早期切除,它会长得比较快,一旦爬到角膜中央会造成视力下降。
还有一种是静止型胬肉。这种胬肉充血不明显,比较薄,颜色与周边的结膜颜色相近。这种胬肉生长速度不快,可以暂时观察,同时要避免相关刺激,避免眼睛发炎。翼状胬肉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为了降低复发率,术后需按医嘱复查和护理,日常生活中尽量不揉眼,避免脏水进入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