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2022年最新发布:我国儿童眼轴长度标准!
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后文统称为《共识》)正式发布,至此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对于眼轴长度这一数据,有了全国性的标准化数据依据,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次《共识》中关于眼轴都提到了哪些知识点,一起来学习。
01、什么是眼轴
眼轴是指角膜正中到视神经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间的一条假设线。这条线的长度,就是眼轴长度。
02、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段眼轴长度范围
《共识》中专家指出:“在近视眼儿童青少年中,仅少数人近视眼是因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异常引起,多数人是由于眼轴长度增加而导致。”因此,及时发现并干预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可以更好地管理近视。
图片源自《共识》
通过《共识》,专家组长期研究观察发现,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发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新生儿到3岁,眼轴增长速度最快,三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5mm。3-15岁,眼轴增长逐步减缓。
在《共识》中,首次详细统计了我国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的变化数据,请见下表下图:
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的参考区间(mm)
图片源自《共识》
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发育曲线
图片源自《共识》
通过阅读理解上表和上图,可以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在6-15岁的这9年中,平均总增长约0.93mm,其增长趋势特征是:6-11岁期间,整体增量较大、增速较快;11岁以后,增量、增速均逐渐趋缓。我们将这个时期的增长速度及增长率整理如下表所示:
图片源自《共识》
从眼轴增长的规律可以发现:6-11岁,特别是7-8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眼轴增幅最为明显。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做好眼轴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提前介入近视干预和管理,近视管理效果更好、获益更大。
03、眼轴监测积极意义
《共识》中还提到:“依靠眼轴长度数据,可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预测的灵敏度,因此眼轴长度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日常筛查和临床诊疗的常规检查指标。”
正常眼轴VS近视眼轴
04、测量眼轴对近视眼预测的意义
尽早持续检测眼轴变化,可以预测屈光度变化(近视)的发生。在近视发生前发现孩子眼轴异常增长,可以让我们在近视还未发生时,就开始近视管理介入,这个时候的要点包括:
① 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创造明亮舒适的居家视光环境。
② 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阳光下活动。
③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减轻课外学习负担。
④ 保障孩子每天睡眠不少于10个小时等方法。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 ,实时监控儿童青少年屈光度数、眼轴等参数的变化,及时提供个性化、科学的防控方案。
关注眼轴变化
让近视管理事半功倍
让每一位孩子受益终身